2009年7月15日 星期三

芒果日報 芒果系列報導(二) 檨仔市

話說每日早晨,尤其是夏季的假日
玉井青果市場總是人聲鼎沸,車馬喧鬧
一遊覽車一遊覽車的旅客來到玉井
吸引他們的 不是玉井的風景名勝
而是青果市場內一籃籃的水果
盛夏的週日,頂著烈日
決定一探這青果市場的魅力

青果市場因檨仔而聞名
一籃籃堆疊整齊的水果待價而沽
芒果、木瓜、酪梨、芭樂、香蕉、檸檬、破布子...

在這裡我看到了幾種曾吃過及未曾吃過的芒果種類
首先介紹新品種-蘋果檨
外觀和日本富士大蘋果差不多大
渾圓的體型就像富士蘋果一樣

新品種的噱頭讓我很想嚐鮮
但找了好幾攤都沒有人願意把整籃的拆開賣零的給我
最後在離去前有個攤車的老闆娘雖然在老闆的反對下
還是拆了賣了4個給我,嘿老闆娘不好意思
吃起來有酸中帶甜,口感較Q
和香甜軟嫩的愛文不同~~

讓我拍蘋果檨的老闆娘還介紹我其他種的芒果
玉文,很大顆,比金煌還大,外皮是粉紅色的


蜜文,和愛文差不多
其實我看不出來和愛文有何差異:p,這個還沒吃過說
(左一:愛文,中:蜜文,右一:蘋果檨)

還有一種綠皮的芒果--黑香(台語發音)
像大一些的土芒果
第一次吃的人會覺得這芒果怎麼這樣
放再久都不會熟的不會變紅
其實軟了就可以吃了,吃起來有龍眼的香味喲

還有台農一號,黃皮,像胖胖的土芒果
這個我就還沒吃過了,有機會去買一些來吃吃比較

除了水果、農產加工品外,
逛到一些特殊的作物
蘋婆,我小時候有吃過一次,黑色的種子煮熟後剝開
就像栗子一樣,但有一種水果的香氣

波羅蜜,至今不曾嚐過
看農家種的都沒有這麼大的
請看後邊的老闆做比對,就可以知道這波羅蜜有多大了


這裡是公共造產,你若要買東西
要請走動的磅秤來幫你稱重,不能由店家自己秤
這也是很不一樣購買方式


檨仔市離我們近近的,這次去走走有很多新奇的事物
也許每個季節會有每個季節的特色
找個時間再去走走吧

2009年7月12日 星期日

芒果日報 芒果系列報導(一) 蹦芒果

雖然現在已經是芒果產季的中段了
但是又紅又黃又香又甜的芒果是如何來的呢?
根據玉井特派記者的了解
金煌芒果以及大部分於產季前期上市的芒果是用"蹦"的
愛文則是採"在欉紅"的方式
吸收太陽公公的的精華讓他又香又甜

什麼是"蹦"呢?
在記者來玉井之前完全對此名詞一無所知
後來才知道是"催熟"的意思(蹦是台語發音)
在同事熱情的邀約之下到她家的芒果園參觀
一探蹦芒果的秘密

5月下旬,玉井的芒果還未可上市
不過金煌芒果都需要蹦,才會變成金黃芒果
記者實地體驗了芒果農的辛勞
一開始把芒果剛採收回來的芒果從套袋裡解開
之後要剪去多餘的枝條
這個步驟要很小心
因為剪完之後要馬上把蒂頭倒過來"滴乳"(請以台語發音)
不能讓乳汁滴到衣服或皮膚上
滴到衣服上會洗不掉,滴到皮膚上會變黑甚至於近似灼傷的感覺
老闆給我看他手臂上多處的傷口
提醒著我做這個工作的時候要專心
果農運用保麗龍箱讓芒果乖乖倒立滴乳
幾分鐘後便可以開始蹦了
(滴乳完成後的芒果排排站等待放進簍子裡蹦,挺可愛的)


蹦,其實是個加熱催熟的過程
而熱量的來源是所謂的"電石"
放到水裡會產生氣泡以及熱量

但在蹦的過程中,只用報紙包住放在簍子的底部
電石接觸空氣氧化即可產生熱量
將芒果小心翼翼的排放整齊到簍子裡

再用棉被蓋上保溫
放個一晚以上的時間就可以了
不夠就再繼續保溫~

原來我們吃的芒果是這樣來的
芒果產季快要結束了
心動不如馬上行動!!

2009年5月24日 星期日

[轉錄] 社會生活中十二大著名定律

[轉錄] 社會生活中十二大著名定律

一、 馬太效應
二、 手錶定理
三、 不值得定律
四、 彼得原理
五、 零和遊戲原理
六、 華盛頓合作規律
七、 酒與污水定律
八、 水桶定律
九、 蘑菇管理
十、 奧卡姆剃刀定律
十一、 二八法則
十二、 錢的問題
----------------------------

一、馬太效應

《新約‧馬太福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國王遠行前,
交給三個僕人每人一錠銀子,吩咐他們:「你們去做生意,
等我回來時,再來見我。」
國王回來時,第一個僕人說:「主人,你交給我們的一錠銀子,我已賺了1 0錠。」
於是國王獎勵他10座城邑。

第二個僕人報告說:「主人,你給我的一錠銀子,我已賺了5錠。」
於是國王例獎勵了他5座城邑。

第三個僕人報告說:
「主人,你給我的一錠銀子,我一直包在手巾裡存著,我怕丟失,一直沒有拿出來。」
於是國王命令將第三個僕人的一錠銀子也賞給第一個僕人,
並且說:「凡是少的,就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凡是多的,還要給他,叫他多多益善。」

這就是馬太效應。

看看我們周圍,就可以發現許多馬太效應的例子。
朋友多的人會借助頻繁的交往得到更多的朋友;缺少朋友的人會一直孤獨下去。
這是個贏家通吃的社會,善用馬太效應,贏家就是你。

對企業經營發展而言,馬太效應則告訴我們,要想在某一個領域保持優勢,
就必須在此領域迅速做大。當你成為某個領域的領頭羊的時候,
即使投資回報率相同,你也能更輕易的獲得比弱小的同行更大的收益。
而若沒有實力迅速在某個領域做大,
就要不停地尋找新的發展領域,才能保證獲得較好的回報。



二、手錶定理

手錶定理是指一個人有一隻表時,可以知道現在是幾點鐘,
而當他同時擁有兩隻表時卻無法確定。兩隻表並不能告訴一個人更準確的時間,
反而會讓看表的人失去對準確時間的信心。
你要做的就是選擇其中較信賴的一隻,盡力校準它,
並以此作為你的標準,聽從它的指引行事。

記住尼采的話:
「兄弟,如果你是幸運的,你只需有一種道德而不要貪多,這樣,你過橋更容易些。」
如果每個人都「選擇你所愛,愛你所選擇」,無論成敗都可以心安理得。
然而,困擾很多人的是:他們被「兩隻表」弄得無所,心身交瘁,
不知自己該信仰哪一個,還有人在環境、他人的壓力下,
違心選擇了自己並不喜歡的道路,為此而鬱鬱終生,
即使取得了受人矚目的成就,也體會不到成功的快樂。

手錶定理在企業經營管理方面給我們一種非常直觀的啟發,
就是對同一個人或同一個組織的管理不能同時採用兩種不同的方法,
不能同時設置兩個不同的目標。
甚至每一個人不能由兩個人來同時指揮,否則將使這個企業或這個人無所適從。
手錶定理所指的另一層含義在於每個人都不能同時挑選兩種不同的價值觀,
否則,你的行為將陷於混亂。


三、不值得定律

不值得定律最直觀的表述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
這個定律似乎再簡單不過了,但它的重要性卻時時被人們疏忘。
不值得定律反映出人們的一種心理,一個人如果從事的是一份自認為不值得做的事情,
往往會保持冷嘲熱諷,敷衍了事的態度。
不僅成功率小,而且即使成功,也不會覺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哪些事值得做呢?一般而言,這取決於三個因素。

1、價值觀。
關於價值觀我們已經談了很多,只有符合我們價值觀的事,我們才會滿懷熱情去做。

2、個性和氣質。
一個人如果做一份與他的個性氣質完全背離的工作,他是很難做好的,
如一個好交往的人成了檔案員,或一個害羞者不得不每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

3、現實的處境。
同樣一份工作,在不同的處境下去做,給我們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例如,在一家大公司,如果你最初做的是打雜跑腿的工作,
你很可能認為是不值得的,可是,
一旦你被提升為領班或部門經理,你就不會這樣認為了。

總結一下,值得做的工作是:符合我們的價值觀,
適合我們的個性與氣質,並能讓我們看到期望。
如果你的工作不具備這三個因素,你就要考慮換一個更合適的工作,並努力做好它。
因此,對個人來說,應在多種可供選擇的奮鬥目標及價值觀中挑選一種,
然後為之而奮鬥。「選擇你所愛的,愛你所選擇的」,
才可能激發我們的奮鬥毅力,也才可以心安理得。

而對一個企業或組織來說,
則要很好地分析員工的性格特性,合理分配工作,
如讓成就欲較強的職工單獨或牽頭來完成具有一定風險和難度的工作,
並在其完成時給予定時的肯定和讚揚;
讓依附欲較強的職工更多地參加到某個團體中共同工作;
讓權力慾較強的職工擔任一個與之能力相適應的主管。
同時要加強員工對企業目標的認同感,讓員工感覺到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值得的,
這樣才能激發職工的熱情。


四、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是美國學者勞倫斯‧彼得在對組織中人員晉陞的相關現象
研究後得出的一個結論;在各種組織中,
由於習慣於對在某個等級上稱職的人員進行晉陞提拔,
因而僱員總是趨向於晉陞到其不稱職的地位。
彼得原理有時也被稱為「向上爬」原理。

這種現象在現實生活中無處不在:一名稱職的教授被提升為大學校長後無法勝任;
一個優秀的運動員被提升為主管體育的官員,而無所作為。
對一個組織而言,一旦組織中的相當部分人員被推到了其不稱職的級別,
就會造成組織的人浮於事,效率低下,導致平庸者出人頭地,發展停滯。
因此,這就要求改變單純的「根據貢獻決定晉陞」的企業員工晉陞機制,
不能因某個人在某一個崗位級別上幹得很出色,
就推斷此人一定能夠勝任更高一級的職務。
要建立科學、合理的人員選聘機制,客觀評價每一位職工的能力和水平,
將職工安排到其可以勝任的崗位。
不要把崗位晉陞當成對職工的主要獎勵方式,應建立更有效的獎勵機制,
更多地以加薪、休假等方式作為獎勵手段。
有時將一名職工晉陞到一個其無法很好發揮才能的崗位,
不僅不是對職工的獎勵,反而使職工無法很好發揮才能,也給企業帶來損失。

對個人而言,雖然我們每個人都期待著不停地升職,
但不要將往上爬作為自己的惟一動力。
與其在一個無法完全勝任的崗位勉力支撐、無所適從,
還不如找一個自己能游刃有餘的崗位好好發揮自己的專長。


五、零和遊戲原理

當你看到兩位對弈者時,你就可以說他們正在玩「零和遊戲」。
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總會有一個贏,一個輸,如果我們把獲勝計算為得1 分,
而輸棋為-1分,那麼,這兩人得分之和就是:1+(-1)=0。
這正是「零和遊戲」的基本內容:遊戲者有輸有贏,一方所贏正是另一方所輸,
遊戲的總成績永遠是零。

零和遊戲原理之所以廣受關注,
主要是因為人們發現在社會的方方面面都能發現與「零和遊戲」類似的局面,
勝利者的光榮後面往往隱藏著失敗者的辛酸和苦澀。從個人到國家,
從政治到經濟,似乎無不驗證了世界正是一個巨大的「零和遊戲」場。
這種理論認為,世界是一個封閉的系統,財富、資源、機遇都是有限的,
個別人、個別地區和個別國家財富的增加必然意味著對其他人、
其他地區和國家的掠奪,這是一個「邪惡進化論」式的弱肉強食的世界。

但20世紀人類在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
經濟的高速增長、科技進步、全球化以及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之後,
「零和遊戲」觀念正逐漸被「雙贏」觀念所取代。
人們開始認識到「利己」不一定要建立在「損人」的基礎上。
通過有效合作,皆大歡喜的結局是可能出現的。
但從「零和遊戲」走向「雙贏」,要求各方要有真誠合作的精神和勇氣,
在合作中不要耍小聰明,不要總想佔別人的小便宜,要遵守遊戲規則,
否則「雙贏」的局面就不可能出現,最終吃虧的還是自己。


六、華盛頓合作規律。

華盛頓合作規律說的是:
一個人敷衍了事,兩個人互相推諉,三個人則永無成事之日。
多少有點類似於我們「三個和尚」的故事。
人與人的合作不是人力的簡單相加,而是要複雜和微妙得多。
在人與人的合作中,假定每個人的能力都為1 ,
那麼10個人的合作結果就有時比10大得多,有時甚至比1還要小。
因為人不是靜止的動物,而更像方向各異的能量,
相推動時自然事半功倍,相互牴觸時則一事無成。

我們傳統的管理理論中,對合作研究得並不多,最直觀的反映就是,
目前的大多數管理制度和行業都是致力於減少人力的無謂消耗,
而非利用組織提高人的效能。
換言之,不妨說管理的主要目的不是讓每個人做到最好,而是避免內耗過多。
21世紀將是一個合作的時代,值得慶幸的是,
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認識到真誠合作的重要性,正在努力學習合作。

邦尼人力定律:一個人一分鐘可以挖一個洞,六十個人一秒種卻挖不了一個洞。
合作是一個問題,如何合作也是一個問題。


七、酒與污水定律

酒與污水定律是指,如果把一匙酒倒進一桶污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
如果把一匙污水倒進一桶酒中,你得到的還是一桶污水。
幾乎在任何組織裡,都存在幾個難弄的人物,
他們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為了把事情搞糟。
他們到處搬弄是非,傳播流言、破壞組織內部的和諧。
最糟糕的是,他們像果箱裡的爛蘋果,如果你不及時處理,
它會迅速傳染,把果箱裡其它蘋果也弄爛,
「爛蘋果」的可怕之處在於它那驚人的破壞力。

一個正直能幹的人進入一個混亂的部門可能會被吞沒,
而一個人無德無才者能很快將一個高效的部門變成一盤散沙。
組織系統往往是脆弱的,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協和容忍的基礎上的,
它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
破壞者能力非凡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破壞總比建設容易。
一個能工巧匠花費時日精心製作的陶瓷器,
一頭驢子一秒鐘就能毀壞掉。
如果擁有再多的能工巧匠,也不會有多少像樣的工作成果。
如果你的組織裡有這樣的一頭驢子,你應該馬上把它清除掉;
如果你無力這樣做,你就應該把它拴起來。


八、水桶定律

水桶定律是講,一隻水桶能裝多少水,完全取決於它最短的那塊木板。
這就是說任何一個組織都可能面臨的一個共同問題,
即構成組織的各個部分往往決定了整個組織的水平。
構成組織的各個部分往往是優劣不齊的,而劣質部分往往又決定整個組織的水平。

「水桶定律」與「酒與污水定律」不同,後者討論的是組織中的破壞力量,
而「最短的木板」卻是組織中有用的幾個部分,
只不過比其它部分差一些,你不能把它們當成爛蘋果扔掉。
強弱只是相對而言的,無法消除。問題在於你容忍這種弱點到什麼程度。
如果它嚴重到成為阻礙工作的瓶頸,就不得不有所動作。

如果你在一個組織中,你應該:
1、確保你不是最薄弱的部分;
2、避免或減少這一薄弱環節對你成功的影響;
3、如果不幸,你正處在這一環節中,
你還可以採取有效的方法改進,或者轉職去謀另一份工作。


九、蘑菇管理

蘑菇管理是許多組織對待初出茅廬者的一種管理方法,
初學者被置於陰暗的角落(不受重視的部門,或打雜跑腿的工作),
澆上一頭大糞(無端的批評、指責、代人受過),
任其自生自滅(得不到必要的指導和提攜)。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一段「蘑菇」的經歷,但這不一定是什麼壞事,
尤其是當一切都剛剛開始的時候,當上幾天「蘑菇」,
能夠消除我們很多不切實際的幻想,讓我們更加接近現實,
看問題也更加實際,而對一個組織而言,一般地新進的人員都是一視同仁,
從起薪到工作都不會有大的差別。無論你是多麼優秀的人才,
在剛開始的時候都只能從最簡單的事情做起,
「蘑菇」的經歷對於成長中的年輕人來說,就像蠶繭,是羽化前必須經歷的一步。
所以,如何高效率地走過生命中的這一段,從中盡可能吸取經驗,
成熟起來,並樹立良好的值得信賴的個人形象,
是每個剛入社會的年輕人必須面對的課題。


十、奧卡姆剃刀定律

如果你認為只有焦頭爛額、忙忙碌碌地工作才可能取得成功,那麼,你錯了。
事情總是朝著複雜的方向發展,複雜會造成浪費,而效能則來自於單純。
在你做過的事情中可能絕大部分是毫無意義的,
真正有效的活動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它們通常隱含於繁雜的事物中。
找到關鍵的部分,去掉多餘的活動,成功並不那麼複雜。

奧卡姆剃刀:如無必要,勿增實體。
12世紀,英國奧卡姆的威廉對無休無止的關於「共相」、「本質」
之類的爭吵感到厭倦,主張唯名論,只承認確實存在的東西,
認為那些空洞無物的普遍性要領都是無用的累贅,應當被無情地「剃除」。
他主張,「如無必要,勿增實體。」這就是常說的「奧卡姆剃刀」。
這把剃刀曾使很多人感到威脅,被認為是異端邪說,威廉本人也受到傷害。
然而,這並未損害這把刀的鋒利,相反,經過數百年越來越快,
並早已超越了原來狹窄的領域而具有廣泛的、豐富的、深刻的意義。

奧卡姆剃刀定律在企業管理中可進一步深化為簡單與複雜定律:
把事情變複雜很簡單,把事情變簡單很複雜。
這個定律要求,我們在處理事情時,要把握事情的主要實質,
把握主流,解決最根本的問題。
尤其要順應自然,不要把事情人為地複雜化,這樣才能把事情處理好。


十一、二八法則

你所完成的工作裡80%的成果,來自於你20%的付出;而80%的付出,只換來20%的成果


十二、錢的問題

當某人告訴你:「不是錢,而是原則問題」時,十有八九就是錢的問題。
照一般的說法,金錢是價值的尺度,交換的媒介,財富的貯藏。
但是這種說法忽略了它的另一面,它令人陶醉、令人瘋狂、令人激動的一面,
也撇開了愛錢的心理不談。
馬克思說,金錢是「人情的離心力」,就是指這一方面而言。

關於金錢的本質、作用和功過,從古到今,
人們已經留下了無數精闢深刻的格言和妙語。
我們常會看到,人們為錢而興奮,努力賺錢,用財富的畫面挑逗自己。
金錢對世界的秩序以及我們的生活產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廣泛的,
這種影響有時是潛在的,我們往往意識不到它的作用如此巨大,
然而奇妙的是:它完全是人類自己創造的。
致富的驅動力並不是起源於生物學上的需要,
動物生活中也找不到任何相同的現象。
它不能順應基本的目標,不能滿足根本的需求
的確,「致富」的定義就是獲得超過自己需要的東西。

然而這個看起來漫無目標的驅動力卻是人類最強大的力量,
人類為金錢而互相傷害,遠超過其他原因。

芒果森林單車行-楠西苗圃

日期:98年4月18日
起點:玉井工作站
預定終點:楠西

前幾天的陰雨,讓原本計畫好要單車出遊的我不禁感到不安
再加上不知自己體力如何,本來想要騎到左鎮菜寮的化石館參觀
只好打消主意,換個目的地--楠西

星期六上午起來,雖然雲層仍在
但還是有雲層稀薄的地方透露出些許的藍天和陽光
趕緊增加收拾的速度
0730 出發!!

沿著台3線行駛,一路上沒什麼車子
偶爾探出頭的陽光和煦的的涼風
真是適合騎車的日子

雖然聽說江家古厝還在整修
但來都來了至少也要去看看有名的古厝群落長什麼樣

0750 循著指標騎進小路,原來江家古厝是一個宗族的聚落
江家後人的屋厝就順著祖厝的兩側護龍一層層的漸次興建起來
目前整個園區都還有人居住生活於其中
是個活生生的歷史園區,我想自古流傳下來的各式習俗還會在這裡繼續延續下去的
期待看到整修完的樣貌,屆時一定要再來一趟~~

(這是我和單車的第一次出遊,在江家古厝前的半月池留影)


(整修中的房舍,地磚已換新)



路上騎單車的車友愈來愈多,有像我這樣的獨行者也有車隊
還有重機的車隊,在便利商店前休憩或從身邊呼嘯而過

因為現在的愛駒是淳棻學姊的遺愛
變速的能力不好,在台3線及曾文水庫的叉路口又看到了滑向水庫的下坡
內心的掙扎沒有太久,選擇了往曾文水庫的方向前進

0830 曾文一號橋
在橋上拍照時,一度有砂石車經過
整座橋振動的非常厲害,感到十分恐慌
不僅是橋體的劇烈振動,大車從身旁通過的壓迫感,也讓人不適
收起相機加速過橋

0834 憑著幾次去苗圃的印象,一路上挺幽靜車又少,因此選擇往174縣道前行(往六甲)

小雜貨店、磚造小屋、結實纍纍的果樹...
鄉間的悠靜於收進眼裡、吹在身上、讀到心裡
突然,一座五目的焙竈(烘乾龍眼製桂圓用)吸引了我的目光

在這裡也快半年了,來往山區看到的大都是一或是最多二座相連的
還沒看過這種規模這麼大的,而且推測應該還是使用中
希望這些古老的產業和建物能永遠存續在社會中
不要被現實的快速文化所取代

縣道進入山區後就是緩上坡
一開始還激勵自己要騎上去,但變速器無法使用我的力氣也被上坡的踩踏吃盡
只好用牽的走一小段休息一下再上車再戰
0846 終於,楠西苗圃的告示牌出現救了筋疲力盡的我
一定要拍個照宣告我有騎來這裡!!
休息一下,回程囉~


從苗圃開始有一段下坡,速度的感覺~風打在臉上~啊,真是過癮
不過好在一路上沒有其他的車子,不然我還真對我的煞車沒有什麼信心

0853 回到曾文水庫的叉路口
回程不想走同樣的路,又想多認識一下楠西,便轉往楠西市區繞繞
左手邊一條綠色隧道把我吸引過去
小葉欖仁的綠色隧道很特別,綠蔭更是這路程上最多的一段
騎起來有不可言喻的舒暢

在楠西市區小路繞繞,發現有間美麗的古厝
但卻不准拍照,可惜,不知下次是否還能再找到它
應該學鳳梨哥把它插旗子的(用GPS定位)

大約快十點回到玉井市區,騎著車到市場買些東西後結束這次的單車之旅
摸著硬板狀的座墊,原來這就是我屁股痛的原因啊
於是,換掉座墊,是我之後的功課
為了將來舒適的旅程

2009年4月28日 星期二

長程巡護之南橫三星二部曲--庫哈諾辛山

日期:2009.03.31
天氣:多雲偶而撥雲見日
領隊:依舊是天池分站站長小劉學長
嚮導:毛毛
隊員:貴秋姊、淳棻以及菜鳥怡平

此次行程為淳棻的畢業之旅,我們一行人沾她的光才能有前一天豐盛的晚餐~
行前有高人指點,以我們這群人的實力,只能走到中途的山屋
所以大多數人的決定:中午就要下山
但我的心中卻在吶喊:我要登頂~~
結果如何,請看後續發展...

0730 抵進涇橋登山口
0759 第1000階!
0833 第2000階!!
0944 第3000階!!!

沿途林相優美,高大的紅檜、鐵杉總令我們禁不住駐足拍照


想想這些偉大的生物在這裡生存了這麼久的時間
經歷了我們所不知道的時空變化
也許早已看盡世間俗事而清心無念
才能屹立於此

但也是有意外傾倒的大樹,其殘留的樹頭卻也形成步道上美麗的裝飾


一路上坡的階梯讓大家都快喘不過氣來
不斷埋怨國家公園步道設計之不良
未來國家公園的一份子 - 淳棻也一路上承受責難
真是難為她了



盤根錯結的樹根,保護了大地
也是構圖的一部分


0950 抵庫哈諾辛山屋


路上遇到一個年輕人,無裝備要衝上山屋探路
就在我們對這位小哥的能耐配服不己時
才知道真正的強者是後面上來的副理
背了兩個背包,裡面有食物、爐頭、還有5公升的水!!
就在我們到達山屋後不久也抵達了
我們這群... 實在汗顏


休息補充能量後,就要來表決是否還要繼續往上爬
想到以後若要再來,還得要忍受那3千多階
來都來了,就走吧!!

1022 抵3026高地

(意志力及體力驚人的貴秋姊)

高地後是夢寐以求的下坡
到達一個鞍部之後再一個上坡就到了

最後的上坡,一向走在最前面的貴秋姊抓到個強壯的
耶~金毛大哥,你就當個好心的人當人家的好枴杖嘛


坡上的馬醉木開得正盛,留下美麗的合影~


1154 終於抵達三角點

開心把所有糧食吃完之後就開始下山

1332 回到3026

到達山屋後,某位不滿足的人士開始嚐遍三商人壽團準備的各種食物
唉~ 為了下山的很硬的下坡路線,好吧
吃飽準備上路囉


1512 聽到小金對我們的呼喊,終於快到囉
我親愛的大腿小腿,可以不要再抖了嗎?我們要回家了~


平時呼吸時都不會感覺心臟的存在
但是一路上尤其是上坡,心臟的努力的跳動讓我們無法忽視他的存在


所謂:行百里者半九十
大家都一致認同:好在我們有同意攻頂,下次也許就不想再來走這種路線了 >.<
我們都堅持到了最後,也都看到了美麗的高山、森林
下山後一碗熱湯滿足了我們疲憊的心
一切的辛苦都值得了

報告站長,何時可以帶領我們完成第三星呢?

2009年4月4日 星期六

南之春

話說從小在台北生長的我
總以為南部沒有四季只有二季
夏季的時間最長,再來就是春秋的混合季
2月份從台北回台南後 連續的豔陽天
讓我更加肯定我從小自以為的觀念
所以2月底回台北就把厚外套和毛衣帶回台北
喜孜孜的準備迎接南部的夏天

沒想到假象的好天氣一過 春寒料峭
接連幾天的鋒面過境 南部也能感受到冬末東北季風的威力
只能穿好幾層薄衣抵抗涼意透心寒 好在沒有因此感冒
隨著東北季風對南部的影響漸弱
春暖花開的景象在我們周遭蔓延開來

到山上周遊時,不時聞到七里香的味道
但放眼望去都是果樹,那來的七里香?
原來是柳丁正在開花,花大而潔白,帶有濃郁的香氣
仔細瞧,還有已完成授粉正在孕育小柳丁的呢


台南一帶最多的果樹大概就屬夏季最讓人期待的水果--芒果
花朵雖小,但當滿上遍野的芒果園開花時 也是能把山頭染紅的呢!


龍眼也正值開花時候 時常可見龍眼樹下一箱箱的蜂箱
再過不久就有香甜的龍眼蜜可以吃啦



3月中旬到南橫天池 櫻花也正怒放著,不過我們是有點晚來欣賞它們
因綠葉已冒就顯不出整樹櫻花的美了
所謂”紅花總要綠葉襯”應該是不適用於櫻花的


還有還有~高山的上小鈴鐺
小巧可愛的馬醉木的花把高山點綴得更有活力


說完了花,當然還有果實
冬天賞梅花,春天就要採梅果啦
大多數的人應該都是吃過梅子而沒看過梅子結樹頭吧
到山上抽查造林時,正好遇上農人正在採梅子
現場就利用滑梯來幫忙梅子分級
現在就請我們的金毛,噢,現在要稱毛毛,來為我們示範~

將梅子放上滑梯後,讓梅子自然滾下
小顆的會掉到下一層較細的網目上而滾到藍色籃子裡
大顆的會留在上層滾到白色布袋中

為了提高汰選的效率及品質,如何將滑梯調至最適合的角度是有學問的
若是滑梯太陡梅子滾動的速度快,就比較無法準確分類出大小
若過於平緩梅子無法順暢滾動則又降低汰選的效率

看來春天的山上也是很忙碌的
不過,南部春天的比起北部仍舊濕冷的天氣實在是舒服太多了
看著花開滿滿,可以開始期待夏天的口福了

2009年3月23日 星期一

不是最好就是最壞

前天晚上接到一位嘉義朋友的電話
是這麼說的:「怡平,我在餐廳裡碰到一位嘉義大學的老師,
聊一聊說他以前是台大森林系的是你的學長助教
叫詹明勳,你知道他嗎?我跟他說你的名字,
老師就馬上點頭說"王怡平,我知道啊",
為了求證打給你,你跟他說一下」
電話這頭的我還在拼命回想詹明勳是那位啊?
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之際
電話那頭就說了:「我是詹明勳,以前有帶過你們的林場疏伐修枝的實習啊,
記得嗎?就這樣」切斷!
(因為旁邊的我朋友說:不要講太久是我的電話錢 XD)
後來我朋友說:「你對這個人有印象嗎?為什麼我說你的名字他馬上就知道,
我想你以前在學校不是最好就是最壞的學生」 Orz
為了想知道這位神秘的學長,還特地上網找了一下
果然,我只對他的臉有印象,對名字、帶過實習...連不起來
那到底是學長搞錯了還是我是最壞的學生(應該不可能是最好啦)
(話說,我記得我們的疏伐實習助教一大堆,怎麼可能記得學生的名字...挑眉質疑

2009年2月22日 星期日

從收心操到開始操

結束了為期4個星期的公務人員基本訓練
睽違了5個星期之後回到玉井,再度展開工作

回想過去5個星期的生活
整天枯坐著的上課、古亭南港每天40分鐘的通勤、一成不變的都市景色...
訓練期間不時回想著在工作站的點點滴滴
同事間的關懷互動、各地巡視的看山看景看人、南部溫暖的氣候、悠閒的生活步調...
說真的,訓練期間真的有過想趕快回來工作的念頭

訓練的課程真的那麼無趣、那麼枯燥乏味嗎?
也不盡然,只是每天被固定在課桌椅和教室內的生活型態
和工作時可以到處遊走的型態差太多了
愈到課程後期,隨著小組報告、動態課程的安排以及出遊
和同學的互動愈來愈頻繁
就開始捨不得班上可愛的同學們


結訓前的餐會和表演,更加凝聚大家的向心力
結訓典禮後,輔導員和大家的心得分享
加上同學們付出時間和精力製作的訓練期間留影短片
讓不少同學流下離情不捨的眼淚
更相約未來的再相聚以及互相探訪
這些同學,因為特殊的緣份相聚在一班
是我們人生中重要的資產
受訓期間培養出的革命情感也會將我們緊緊相繫

在受訓前,每位前輩都告訴我
受訓期間是公務人員最快樂的時光要好好享受
在剛開始受訓時總是懷疑:
"真的嗎?上課這麼累,怎麼會是快樂的時光 ?"
受訓快結束時,意識到要整理心情面對接下來的工作時
才開始懂得珍惜,才了解這真的是公務人員生涯中最輕鬆的時刻
完全沒有壓力,而要收心回到工作崗位上、回到要獨自生活的宿舍
真的有些緊張

因為離開玉井的前一天,被告知轉換業務
是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回台北的
在坐火車回台南的路上,一直擔心我的同事會不會叫不出我的名字
擔心我會不會忘了怎麼發公文(雖然程序上還是有些似懂非懂)、
擔心我的桌上會堆滿三座小山的公文、
擔心我的床上會不會結了很多蜘蛛網...

後來事實證明,我的擔心是多餘的
同事們再見到我的熱情,彷彿我不曾離開過,
桌上沒有堆積如山的公文,我的代理人和協辦,真的要好好感謝他們
除了沒有太多積壓的公文外,對於我還不熟悉的業務也十分萬分的幫忙
原本如陰暗森林的庭院,也在熱心的同事幫忙之下
變成開闊的疏林,這樣就減少了夏天滋生蚊蟲的機會
也讓庭院的用途更有想像空間(菜園、露天咖啡座...那個好呢?)

不過做收心操的時間很短,很快就必須進入戰鬥狀態
因為別人不會給你太多時間收心,那麼多的申請案件、業務等著你處理
馬上就開始操了
回想這剛回來的一週,前二天的下班前
協辦貴秋姊都留下作業給我,晚上把要發的文打好,隔天要發給承租人
後來幾天的晚上則是處理其他待辦案件

該做的還是得做
要想方法去解決流程上或處理上的問題
減少出錯的機會、增加處理的效率、還要調適面對壓力
這未嚐不是一個鍛鍊自己處理事情能力的機會
很感謝上天給了我這樣好的機會讓我來到這樣一個地方給我這樣的工作
還要學的東西還很多,還有很多事情等著我去體會
雖然操,也要吃苦當吃補
聖嚴法師說的沒錯: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進入公門好修行"這是受訓時老師最常講的話
好好修行吧~ 鏘~~